今年,是兩岸九○後(1990年代出生,台灣稱「八年級」)步入職場元年。面對這股世代交替的潮流,《天下》首度針對兩岸九○後進行調查,分別對兩岸大三、大四在學生發放問卷,題組遍及職涯規劃、移地工作意願、競爭力自(互)評、社會態度與最推崇人物,結果發現兩岸同齡世代,「同中存異」。
調查發現一、就業選擇,因兩岸經濟體制差異而有別
外商企業,是兩岸九○後畢業就職的首選;包括30.4%的大陸學生及28.4%的台灣學生,都認為外企是進入職場後的最佳起步。進一步交叉分析,大陸選擇國企的比例將近三成(28.4%),台灣則有23.2%的受訪者,表示希望進入民營企業。調查結果反映了兩岸經濟制度的背景差異:台灣在1990年代,便歷經了國企民營化的過程;而現階段的中國,「國進民退」,仍是社會上熱門的討論議題。(表1)
調查發現二、台灣九○後的職場態度更重視薪資
在職場態度方面,《天下雜誌》發現,同樣面臨高房價與畢業後即失業的狀況,兩岸九○後,都非常在乎「金錢物質報酬」,分別有59.4%的台生及41.8%的對岸學生,認同「獲得獎金或加薪」,為最有激勵效果的職場誘因。除此之外,選擇「升遷」最重要的大陸受訪者,高達4成(39.9%);但僅24.6%的台灣學生認為,職涯發展較薪資結構更為優先。(表2)
學習的革命:從教室出發的改革
有一種人,看到別人創業成功就想起而效尤,或是看到某個產業很發達,就一頭熱地栽進去,完全沒考量到創業是要錢的…
少年鱷魚幫
閱讀就是這麼迷人的一件事,因此,不論是課堂上或是課後,老師們無不希望透過創意、結構的設計,讓孩子在閱讀的同時,透過自己獨特的理解...…
出國留學、打工必讀
對打算將孩子送出國的父母親來說,種種疑問、擔心、資訊的取得等,由此套書可以了解出國後不論打工或留學的實際樣貌...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