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過不少世代的文章,但從沒有一個世代讓我處理起來如此「棘手」。採訪團隊距離他們不到兩個十年,卻像進入一個光速隧道裡,摸黑,重新學習和理解這麼複雜多樣的一個世代。
青春不變,變的是時代。
這個時代最明顯的特質是:九○後是網路原生世代,網路是他們的DNA,他們透過網路學習、交友、自我教育、國際化、尋找資源;透過網路實名制,他們有意識建立自我品牌,也有了「跟國王散步」(跟名人談笑風聲)的可能;而透過惡劣的全球大環境,九○後更是前所未有的大串連,在各地風起雲湧搞運動,搏版面。
除了九○後的普同性,那麼,兩岸九○後的比較和認識,有沒有它的意義呢?我想意義是深刻且重要的。
台灣認識中國有幾個階段,一開始是老兵眼中的「鄉愁或窮親戚」;接著是九○初期台商眼中「廉價勞動力」,或是台灣社會投注的「二奶文化」;兩千年後則是白領游牧族落腳處和「陸客」。上述的想法脫離不掉「人力」、「市場」、「競爭力」。
但在九○後的採訪後,我才深刻意識到,兩岸九○後的交流前所未見。
學習的革命:從教室出發的改革
有一種人,看到別人創業成功就想起而效尤,或是看到某個產業很發達,就一頭熱地栽進去,完全沒考量到創業是要錢的…
少年鱷魚幫
閱讀就是這麼迷人的一件事,因此,不論是課堂上或是課後,老師們無不希望透過創意、結構的設計,讓孩子在閱讀的同時,透過自己獨特的理解...…
出國留學、打工必讀
對打算將孩子送出國的父母親來說,種種疑問、擔心、資訊的取得等,由此套書可以了解出國後不論打工或留學的實際樣貌...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