搶升格、拚升學,大學與技術學院迅速增生,畢業生卻嚴重欠缺實作能力。台灣的高等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?學校與學生又該怎麼做?年輕的一代該如何「自力救濟」?
一位行醫超過四十年的婦產科醫師語重心長地警告朋友,「你們最好現在都不要生病,」因為他親眼見到在醫學院裡,愈來愈少的學生願意站上手術台實習,也愈來愈少教授願意動刀。
不只醫師實作能力減弱,許多傳統產業如模具業,也出現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的困境。
三十年前,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從事黑白電視旋扭的製造,決定投資模具機器,蓋自己的模具廠;現在鴻海改做手機、個人電腦,模具還是他超越其他EMS廠(電子專業代工服務)的能力之一。
「台灣社會都把技職教育和模具產業當成黑手,但放眼世界各先進國家都不放棄模具產業,因為模具是一切工業之母,」郭台銘說。
鴻海準備繼續投入機光電、醫療設備、數位內容等產業,卻擔心台灣是不是能提供優秀技術人才。
台灣專業教育的養成,出現流失的危機。
產學脫鉤 技職教育快速流失
許多應實作的科系訓練不出動手做的能力,也吸引不到學生。
重研究而輕教學、重大學而輕技職的心態與風氣,讓台灣社會逐步嚐到專業分工模糊與錯亂的苦果。
「社會需要不同的功能,但這樣下去,台灣整個社會角色的分際會被打破,」佳世達科技創意設計中心設計長王千睿擔憂地表示,社會結構需要不同專業人才支撐。
二十年來技職教育的流失,是台灣專業崩解的重要原因。
學習的革命:從教室出發的改革
有一種人,看到別人創業成功就想起而效尤,或是看到某個產業很發達,就一頭熱地栽進去,完全沒考量到創業是要錢的…
少年鱷魚幫
閱讀就是這麼迷人的一件事,因此,不論是課堂上或是課後,老師們無不希望透過創意、結構的設計,讓孩子在閱讀的同時,透過自己獨特的理解...…
出國留學、打工必讀
對打算將孩子送出國的父母親來說,種種疑問、擔心、資訊的取得等,由此套書可以了解出國後不論打工或留學的實際樣貌...!